蕭何誅殺韓信后,劉邦賜他500衛兵,召平提醒:你大難臨頭了
蕭何之于劉邦,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,可以說,劉邦的宏偉大業離不開蕭何的運籌帷幄,漢代王朝必有蕭何的一份力量。
帝王心何其難測,也就在蕭何獻計誅殺韓信之后,劉邦大肆褒揚,更是直接以500衛兵相贈,君臣之間看似「論功行賞」。
蕭何也正「沾沾自喜」之際,一瓜農提醒了蕭何。
爭相祝賀,瓜農點醒
漢十年,陳豨反叛,一番考量之下,劉邦決定親自帶兵出征,平定叛亂,這麼一來,莫大的王朝就交到了呂后等人的手中。
點兵之際,韓信心中另有打算,因而未曾與劉邦同行,許是多年來心情抑郁深重,陳豨反叛,韓信并未打算獨善其身。
他甚至暗中偷偷的派遣心腹去到陳豨所在之地,言道:「只管起兵,我在這里協助您。」
為了計劃的萬無一失,韓信連忙與家臣商量協助陳豨的計策,只不過,天下又豈會有不透風的墻呢?
「隔墻有耳」一語更非說說而已,韓信的計策還沒有能夠得到施展,遠在宮墻之內的呂后就已經得到了消息。
對于呂后而言,丈夫劉邦正在外作戰,以求得王朝平穩,自己穩坐高堂,更要讓劉邦心無旁騖,無后顧之憂。
呂后在蕭何的幫助下,成功將韓信拿下,并滅殺,以告心之安穩。
不久以后,劉邦平定了陳豨的叛亂,從軍中回到了京城,當下就聽到了韓信的死訊,一時之間竟有些感慨不已。
劉邦垂頭沉思片刻,惋惜得問呂后:「韓信臨死時,有說過什麼話嗎?」
呂后直言:「韓信說,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。」
劉邦一聽,站直了身子,看著呂后,說道:「那人是齊國的說客。」
當即,劉邦就頒發了詔令讓齊國抓捕蒯通,與此同時,為人君者,理當論功行賞,蕭何在此次事件中,發揮了不小的作用。
于是,劉邦就升了蕭何的官職,拜為相國,另外加封食邑五千戶,更是讓五百名士卒和一名都尉去當蕭何的衛隊。
這莫大的榮耀,蕭何一時之間更是風光無限,眾人聽聞消息之后,紛紛到蕭何的府上進行祝賀。
紅綢禮物自是不少,蕭何樂呵呵地接受,心中飄飄然,這為人臣子的榮耀,蕭何所受絕不是一星半點。
蕭何府上的喜悅氛圍引得周遭更是頻頻側目,而就在蕭何坦然地接受眾人的祝賀和恭維之時,召平來了。
區別于一眾來祝賀的門客,臣子,召平一出現,就讓席間的喜悅氛圍衰減了不少。
可別當他是恭賀語詞有差,從一開始,召平就是打著哀悼的心思來的。
瞅著蕭何正在興頭上的熱忱,召平潑了壺冷水,「你大難臨頭了。」
在這足以震動官場的,無以復加的榮譽面前,召平的出現,以及脫口而出的這句話,無疑是個異類。
召平,在秦朝時期曾被封為東陵侯,只是無奈隨著朝代的更替,召平也不再擁有往昔的風采,秦朝滅亡以后,召平就是一介貧民。
因家中貧窮,無奈之下召平就在長安城東種起了西瓜,以此為生,日復一日竟是因其瓜甜味美,一舉成名。
后,更是獲得一「東陵瓜」稱號,譽滿京城,召平其人也非籍籍無名之人了。
因此,在聽到召平的冷水之后,蕭何雖然心中有所不快,仍按耐性子問其緣由,召平點點頭,繼續道。
「你的災禍從此開始了,皇上風吹日曬在外地征戰,而你只是留守在關中,你并沒有從軍殺敵的功勞,皇上卻給你增加封邑,添備衛隊,想來是因為淮陰侯剛剛在京師內謀反,這是對您起了疑心啊!」
蕭何一聽,雙眉緊皺,就聽召平繼續言道:「現在配備衛隊保護你,可能并不是想要恩寵于你,希望你能夠推掉這些封賞,不要接受,把所有的家財全部捐給軍事需用,那麼皇上心里就會高興了。」
這番話,卻是將蕭何心中的所有沾沾自喜打了稀碎,此時看著眼前的封賞,也再沒有了彼時的飄飄然。
沉思之后,蕭何聽取了召平的計策,推拒了劉邦的賞賜,一如召平所猜測的那樣,看到蕭何的推辭,劉邦十分高興。
蕭何心中更是慶幸不已,對著召平再三言謝,心頭那壓著的石頭這才算是放下一半。
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
韓信的一生悲劇色彩極為濃厚,成功始于蕭何,最后的敗亡,也是蕭何所出的計謀。
早年間,韓信處處不得志,獻技項羽始終不被采納,后因與蕭何交談,被其賞識,引薦給劉邦,這才得以施展才智。
幾場漂亮的仗,展露人前的手段才能,無不讓彼時的劉邦心生疑慮,樁樁件件,韓信卻是死期不遠。
漢六年,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,劉邦本就對其信任度不高,這次更是直接采納了陳平的意見,打算襲擊韓信。
打著會見諸侯,天子外尋的幌子,劉邦等人成功騙到了韓信,更是將其綁在了隨行的車上,韓信不解,心頭更是凄涼。
「難道就果真像人們說的‘狡兔死,良狗烹;高鳥盡,良弓藏;敵國破,謀臣亡’,現在天下已經平定,我本來應當遭烹殺。」
對此,劉邦道:「有人告發你謀反。」
這一次的事情,雖然最后韓信只是帶著鐐銬到了洛陽,性命無礙,但是心中終究是無限凄涼,心中對于自己的定位也就愈發明了了。
劉邦畏懼猜忌自己的才能,韓信只好常常稱病,不再參加朝見和侍行,長此以往,韓信心中郁結深重。
因而,陳豨的到來對韓信來說,無疑是個解脫,他終于找到了發泄的檔口,得以宣泄心中的不滿。
二人商議協定,也就有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合謀之事,韓信打算趁夜晚時分假傳詔令赦免各府服役的罪犯和官奴,然后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。
計謀已定,卻再難等到付諸實踐的機會,因一被囚禁的門客,韓信的所有謀劃全部付之東流,這門客得罪了韓信,遭到囚禁,門客弟弟為救親人,向呂后告發了韓信的所有謀劃。
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,呂后肯定是無措和憂心的,本想著直接傳召韓信,又怕惹怒了他,不肯聽從。
于是便與同樣留守關中的蕭何共同謀劃,以「陳豨已死」蒙騙眾人,為防韓信繼續稱病不出,蕭何道。
「即使病了,也要強打著精神進宮祝賀吧。」
如此,韓信再也沒有了婉拒的借口,這腳剛踏進宮門,就被早已潛伏好的武士拿下,捆綁著送進了長樂宮的鐘室,之后被絞殺。
生命的盡頭,韓信才突然感慨,「我后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,以至于被婦女小子欺騙,難道不是天意嗎?」
在立場面前,蕭何選擇了自己一直跟隨的劉邦,而這個曾經自己不惜飛馬追尋的有志將才,終是隕歿在了鐘室。
因著韓信臨死前的一番話,三族被滅,蒯通也被捕捉帶到了劉邦的面前,看著堂下站著的人,劉邦問道:「是你教淮陰侯謀反的嗎?」
蒯通道:「是,我的確教過他,可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,所以才自取滅亡,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謀,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?」
倘若,韓信不那麼驕傲,懂得謙讓,懂得收斂鋒芒,或許,在評功論賞之際,尚能茍留一條性命于世。
曾經,韓信奉蕭何為貴人,最后,卻也是斷命于蕭何之手,如此,可渭難解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