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手繪佳節——黑板墻里有故事
我忽然意識到,這面黑板墻里有故事。這家糕餅店不僅有家族歷史的傳承,還有對文化情懷的發揚。
「現在的小孩子都不畫黑板報了,都是用電腦制作。但是手繪有不一樣的效果哦。」隨著和店員交流的深入,我的思緒在這面墻所引發的情感里飛揚。
想想現在的孩子們,還有幾個有制作黑板報(Blackboard newspaper)的經歷呢?對于老師給的「小報作業」,也大多用電腦來設計制作完成。電腦制作雖漂亮,但哪能體驗到自己書寫、排版、用插畫所做出來的黑板報或小報的別樣樂趣呢?
手繪佳節主題圖案
他不知道,情感這種東西是很難用「便捷」來取代的。就像這面黑板墻,安哥用粉筆畫的中秋月,雖然沒有電腦設計得那般精致,但它是美的,因為一筆一畫都充盈著滿滿的情感。
我小時候最愛吃月餅,尤喜那種傳統的五仁餡。長大后,看著那些精致的包裝盒,我竟然對品嘗月餅本身失去熱情,甚至連一塊都不想吃了。
我和店員交流了很多。臨走時,我對她說:「我買一盒中秋月餅,傳統五仁餡的!」
上周末,一家本地糕餅店又重新引發我對月餅的興趣。店面外側有一面很大的黑板墻,上面是用彩色粉筆繪制的中秋月、燈籠、玉兔等圖案,還寫著「中秋快樂」的字樣。
據店員介紹,這家糕餅店于1984年中秋節開業。店員說,20年前,在傳統糕點業務受到沖擊時,他們的老闆放棄跨國公司的高薪工作,接手媽媽的糕餅店,成為第二代傳人。他希望結合現代化的管理與研發方式,將傳統的鄰里美食發揚光大。
即便現在全島開了近10家店,所有糕點仍是手工制作,追求「手工」的品質和感覺。
「每逢節假日,我們都會手繪相應的主題圖案,」店員告訴我:「老闆希望用這種‘古早味’的方式,加深顧客對傳統節日的認知,比如:前不久的國慶日,我們畫了魚尾獅、國旗、煙花等主題;春節也會畫燈籠、煙花等內容……」
不禁想起我的「黑板報」時光。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,我都負責班級的黑板報制作。大學畢業后,我考進報社,可以說,我的「報人」生涯是從做黑板報開始的。去年年底,我們舉家來到新加坡,也告別了「報人」生活。雖然我也下載了早報手機應用,但每當去超市購物,總會花一元,購買一份紙版的《聯合早報》。先生說,手機上就能看報紙內容,何必再買報紙呢?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