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片右邊的小女孩,17歲火遍東南亞,成為與鄧麗君齊名的頂流天后!卻在當紅期淡出圈,如今將三個兒子「都送進了斯坦福」
1955年,陳美齡出生在香港一個普通家庭,父母養活6個孩子并不容易。作為老三的陳美齡,從小就在姐姐們的光環籠罩下默默成長,并且自卑又內向,直到上了國中,陳美齡開始跟著教會的朋友去貧民區做義工,為那里的孩子們唱歌。
孩子們被她的歌聲吸引,眼神中閃耀的光芒讓陳美齡發現,原來歌聲有著讓人感到快樂的力量,于是,她萌發了想要成為一名歌手的夢想,讓更多人通過自己的歌聲獲得歡樂。夢想讓陳美齡開始打開內心,不再那麼羞澀膽怯,當陳美齡加入校園民歌社后便開始四處參加演出,也漸漸唱出了名氣。
1970年一向懷有音樂夢想的陳美齡,聽說有唱片公司在征集新人,她趕緊讓老師幫忙引薦,公司聽后當即決定簽下這個天籟般嗓音的少女。就這樣14歲的陳美齡錄制了人生的第一首單曲
《Circle Game》
從此一炮而紅,登上了人生的舞台。
并且陳美齡的第一張專輯在香港創下了當時最高紀錄,電視台專門為她開設了固定節目,而紅遍香港后,她又憑借一曲
《虞美人之花》
打入日本樂壇。
陳美齡的名氣和影響力很快遍及整個東南亞地區,她連續三年受邀出席日本紅白歌會,與鄧麗君、山口百惠這些一線大腕同台獻藝,是當之無愧的頂流天后。
因此陳美齡的名字甚至成為商家們營銷噱頭,并且出現了各種「美齡」品牌商品充斥市場。
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,陳美齡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漸行漸遠。在陳美齡的自傳中,她誠懇地寫下當時的感受:
「我的時間是別人的財產,我的青春是別人的生意。」
焦慮和壓抑感讓她經常情緒低落,在工作時止不住哭泣。
恰在此時,陳美玲想起了父親的一番教誨:
金錢地位如流水易走,只有知識才是一生的寶物。
于是閱讀讓陳美齡獲得了新的能量源泉,在1976年這位21歲的天后,果斷按下了職業生涯的暫停鍵,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兒童心理學學士學位。留學歸來后的陳美齡,將事業重心轉移到主持這個全面發揮個人才能的舞台,她曾在自傳中寫道:
「等我讀完博士回到日本,我說話終于有人聽了。」
隨后1985年,陳美齡嫁給了一名日本籍經紀人,婚后生子并未像傳統日本女性那樣專職相夫教子,而是繼續在外工作。
這件事也由此引發了轟動全日本的「美齡論爭」,保守派人士對她未能盡全力在家奉獻夫家的做法狠狠抨擊,甚至有死亡威脅信件傳到她手中。
就在困境之際,一位斯坦福大學教授主動聯系到陳美齡,希望她來斯坦福深造,獲得更寬廣的知識視野來改善婦女的處境。而經過深思熟慮后的陳美齡,果斷前往斯坦福大學讀研,并一路突破重重阻力,在1994年終于拿到教育學博士學位。
正如陳美玲在斯坦福時常說的那句話:
「前后左右都可能是第二個喬布斯、第二個蓋茨呀。」
勤奮好學、勇氣遠見讓這個曾幾度被命運打壓的女孩始終活力澎湃、意氣風發。
擁有身兼歌手、主持人、學者等多重身份的陳美齡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,而令人驚嘆的是,她將這三個孩子全部培養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學生,可謂教子有方的「超級媽媽」。
其實陳美玲對孩子們的管教并非嚴厲,而是給予孩子足夠自由和源源不斷的愛。
陳美玲的教育方式方法,其實可以借鑒一下,她從來都比較孩子,因為她知道,一旦比較的過多會打擊到孩子的信心,有可能就看不到小孩子的潛力。
還有,陳美玲從來不會用金錢獎賞孩子,以及給買玩具零食,而是以其他方式來進行獎勵。
甚至陳美玲還建議不要將學習與玩耍的時間刻畫的那麼明確,可以讓他們在玩耍中也能學習到知識,這樣就不會枯燥。
也正是這樣富有創意和愛心的育兒理念,讓三個孩子對斯坦福大學產生了深深的歸屬感。并且長子對斯坦福從小就念念不忘,中學時就已前往美國留學,最終如愿以償考入斯坦福,有著長子打頭陣,于是次子和三子也繼而效法,最后全家三子皆進斯坦福就讀。
陳美齡在《50個教育法: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》
等書中分享了她的睿智育兒之道,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的饋贈,而是知識和自由的滋養,而這份經驗之談啟迪了無數家長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