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歲宮女靠美貌爬上龍床,為56歲雍正生下皇子,死后乾隆停朝3天
【前言】
劉氏(謙妃)出生貧寒,在入宮后得到雍正恩寵,并為雍正生下皇子,可謂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。
雍正駕崩后,劉氏又得乾隆的恭敬,在宮中一直過著恬靜的生活。待劉氏離世后,乾隆將其厚葬,甚至還為她停朝三日。
那麼,這位出生貧寒的妃子,為何會讓乾隆皇帝對她如此恭敬,甚至破例停朝三日呢?
【選秀入宮,深得喜愛】
這件事情,還需要從劉氏剛進入皇宮講起。
謙妃劉氏出生在雍正年間管領之家,父親劉滿是清朝包衣統領(即滿族上層貴族的奴仆)。劉氏15歲那年,遵從清朝的選秀制度來到皇宮參與選妃。
清朝的選秀制度分為兩種,一種是滿人貴族家的女兒進宮選妃,另一種是「包衣三旗」出身的女子進宮入選宮女。「包衣三旗」是清朝年間較為復雜的群體,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低下的奴仆,也有一些是戰爭的俘虜。
15歲的劉氏,雖然出身貧寒但相貌出眾、性格沉穩內斂。進宮成為宮女后,劉氏在機緣巧合之下,用美貌吸引到了雍正,隨后封為答應。
劉氏出身貧寒,突然得到晉升,自然會讓她受到許多人的嫉妒和憎恨。面對旁人的欺凌,她從來不會放在心上。
因為劉氏從小便知道,自己終有一天會有進宮,她知道「一入宮門深似海」,宮里的生活遠遠沒有表面中的那麼簡單,為了在宮中存活下去,她只能步步小心,不能有半分差池。
劉氏進宮的時候,雍正已經五十多歲。他看著這位年輕貌美的女子,心中甚是歡喜。短短的一年時間,劉氏就從答應變為貴人。
此時的她,在后宮已經有了相應的地位,但劉氏知道「帝王之情,最是薄情」,她不會將所有希望寄托在雍正皇帝的身上。
不過,深受帝王寵愛的劉氏,不會借機炫耀而得罪其她嬪妃。甚至還不斷忍受著旁人的諷刺與挖苦,從來不會抱怨和反擊。
當她深受陷害的時候,她會將調查的信息,通過其他人傳到雍正皇帝的耳朵里,讓雍正去處理。
雍正見到受盡苦楚的劉氏,心中更是憐愛有加。他一有空隙的時候,便會來到劉氏身旁。甚至在雷雨交加的傍晚,還會將政務帶進劉氏寢宮進行批閱,陪伴在劉氏身旁。
在古代,帝王的朝政與后宮是分開的,后宮向來不能參與朝中之事,這是朝中的條例。而雍正皇帝卻將朝中事務帶進了妃嬪的宮殿,足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對劉氏的寵愛程度。
然而不久后,雍正皇帝因政務繁忙,連續多日都在殿中批閱奏章,從未停息。因此便勞累過度,感染風寒,臥病在床。
雍正生病期間,劉氏失去了依靠,其她嬪妃借著此次機會處處打壓她。
每當劉氏來到雍正皇帝的宮殿前來看望的時候,其他嬪妃總會以雍正正在休息的借口,讓劉氏返回自己的宮中。在眾人的阻礙下,劉氏沒有任何機會去看望雍正皇帝。
連續多日之后,劉氏心灰意冷,覺得雍正皇帝恐怕早已忘記她的存在。因此,劉氏整日郁郁寡歡。但讓劉氏沒有想到的是,雍正病好之后,比以往更加頻繁地來到她的宮中。離別多日,雍正皇帝對劉氏的情感并沒有變得冷淡,反而是更加思念。
雍正十一年,劉氏生下六皇子弘瞻。此時,雍正已經56歲,這個小皇子的到來,讓他十分驚喜。雍正皇帝待這個小兒甚是疼愛,幾日后便為他大擺筵席。雍正皇帝對這個皇子的寵愛與在意,讓劉氏母子在后宮的地位再次提高。
在劉氏誕下皇子的翌日,雍正皇帝便以劉氏為皇家增添血脈為由,決定冊封劉氏為謙嬪。而「謙嬪」這個封號,正是劉氏性格最好的詮釋。
母憑子貴,生下皇子后的劉氏受到了許多臣子的拉攏,許多朝中大臣的妻眷上門拜訪,但劉氏都沒有接受,劉氏知道后宮最忌諱的是什麼,所以她拒絕介入朝堂事務。
劉氏雖然可以拒絕介入朝堂之事,但無法拒絕后宮的「明槍暗斗」。
當劉氏面對其她妃嬪的求助,她都會力所能及的支援,但從來不會刻意地加入后宮的戰線。
即便是面對其她嬪妃的嫉妒和陷害,她也不會施加報復,而是會使用一些小手段來自保。所以,劉氏能長期地得到恩寵,不僅是依靠雍正對她的喜愛,更憑借她化險為夷的能力。
自六皇子弘瞻出生后,雍正對他是寵愛有加。對待弘瞻,雍正皇帝不會像對待其他皇子那樣嚴格。當弘瞻犯錯的時候,雍正會無條件地袒護他。
雍正皇帝對弘瞻的偏愛,讓其余皇子對弘瞻懷恨在心。但因為雍正皇帝的保護,他們此時無法向弘瞻下手。
但好景不長,弘瞻三歲的時候,雍正皇帝駕崩,劉氏與弘瞻失去了靠山。
【母憑子貴,冊封為嬪】
古時候,新皇登基后,前皇的嬪妃一般都不會受到什麼特別的優待,但劉氏卻不同。
乾隆登基后,將劉氏尊稱為皇考謙妃。安排劉氏留在后宮,過著恬靜的太妃生活。
對于乾隆厚待劉氏的原因,我們無從考證。但憑借雍正皇帝對劉氏的喜愛,我們可以猜出一些原因。或許是雍正皇帝在臨終前,對即將繼承皇位的皇子叮囑過。但具體的史實我們也無從知曉。
乾隆登基后,對自己的弟弟弘瞻疼愛有加。因為兩人年齡上相差二十二歲,在皇位上弘瞻根本不會對乾隆皇帝造成任何威脅,所以乾隆皇帝對他十分放心。
六皇子弘瞻因為出生于圓明園,在圓明園中生活過很長時間,便被世人稱之為「圓明園阿哥」。自弘瞻記事起,乾隆皇帝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,雖然二人也是兄弟關系,但年幼的弘瞻對他還是十分畏懼。
一天,乾隆皇帝因事務來到圓明園,隨后便看到弘瞻在圓明園中游玩。正當他準備與弘瞻聊聊天的時候,就發現弘瞻在看到自己的身影后,立馬就「逃跑」了。
乾隆為此大怒,他覺得是弘瞻身邊的隨從,在平日里向年幼的弘瞻「亂嚼舌根」,向弘瞻傳輸了一些不正當的言論。因此,乾隆下令將弘瞻身邊的內務和太監杖責,以此懲戒。
幾日后,乾隆皇帝將弘瞻帶進宮中與永璜(乾隆長子)一同居住,叮囑他們二人要有尊卑,和諧共處。
乾隆皇帝還特意請來沈德潛(清朝著名詩人),來擔任弘瞻的老師,對他進行教導。
乾隆三年,碩果親王允禮離世,因無人繼承爵位,在大臣的奏請下,乾隆皇帝讓弘瞻承襲親王爵位。
乾隆十五年,學業有成的弘瞻,在乾隆的任命下管理八旗護軍營、御書處等事務。青年時期的弘瞻聰明好學,喜愛書籍,建立了一座藏書閣。
隨后,弘瞻的聰明才干受到乾隆皇帝賞識。
乾隆認為弘瞻是自己親眼看著長大的,因此對弘瞻也很放心。便讓弘瞻管理圓明園、武英殿(現在位于故宮博物院內)并任職八旗(軍政組織)都統。
隨著弘瞻的職權越來越大,他開始斂財謀私;甚至還憑借著乾隆皇帝的疼愛,恃寵而驕,無視國法。
【恃寵而驕,觸犯龍顏】
乾隆二十八年,弘瞻委托外出官員售賣人參,從中謀取高利。與此同時,弘瞻在購買物品的時候,仗著皇家身份,要挾平民免費贈予,變相向平民索要財物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